新境・心之旅

回忆2022年6月18笔记

生活中,我们总会不断邂逅新事物、新物品,初次相遇时,心底往往会涌起两股交织的情绪 —— 好奇与憧憬。好奇是那团在心中跳动的火焰,驱使我们去探寻它们的本质:"这是什么?它有着怎样的构造?能发挥什么作用?" 就像孩童第一次见到显微镜,会忍不住琢磨这个神奇的仪器如何能让微小的世界变得清晰可见。憧憬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,我们会在脑海中勾勒与它们相处的画面,想象它们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,是成为工作的得力助手,还是生活的暖心陪伴?

然而,曾经的我对这种初始感受的认知却有些片面。我逐渐发现,人们面对新事物时的反应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是否感兴趣,以及对其涉及领域的了解程度。有些人对科技产品兴致盎然,熟知各类数码知识,自然能更快地掌握新发布的智能设备;而对艺术毫无兴趣的人,面对一幅精妙的画作,可能只会匆匆一瞥,难以体会其中的韵味。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:兴趣和了解真的就如此至关重要吗?

细细思索,其实它们并非绝对关键。比这更重要的,是勇于去尝试、去了解的行动。就像一个对编程毫无概念的人,若只是停留在 "我不感兴趣"" 我不懂 " 的想法上,永远无法领略编程世界的魅力。只有迈出第一步,去翻开一本编程书籍,尝试编写第一行代码,才能真正走进那个奇妙的领域。但这仍不是核心,重中之重是要用一种良好的态度去了解新事物。

曾有一次,我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,满心的不耐烦,觉得繁琐又枯燥,甚至抱怨 "这跟挑大粪有什么区别"。在这种糟糕的态度下,学习效果自然很差,整个人也被负面情绪笼罩。后来我才明白,带着戾气去接触新事物,不仅会让自己错失其中的乐趣,更会影响对事物本质的理解。我们应怀揣着委婉礼貌、平和从容的心态,就像古人所说 "虚怀若谷,方能纳万物"。以这样的态度去探索,往往能收获不一样的体会 —— 做人做事,当以和为贵,让和气成为我们待人接物的准则。戾气就像一团熊熊烈火,若任其在心中燃烧,不仅会灼伤自己,更会殃及身边无辜的人。生活中,那些被戾气支配的人,常常陷入愤怒与抱怨的怪圈,既让自己痛苦,也让周围的人避之不及。

回头看看自己,常常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。觉得自己不够优秀,比不上爱因斯坦的智慧、爱迪生的创造力、居里夫人的坚韧。但转念一想,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呢?重要的不是与这些伟人比较,而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,展现出应有的态度。话语、谈吐、思想,都应体现出和蔼的模样,这是对他人的尊重,也是对自己的修炼。

想起曾经的一次经历,有人诚恳地拜托我帮忙,起初我心里有些不耐烦,态度也很敷衍。后来看到对方失望的神情,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最起码要放正态度。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,若总是嚣张跋扈、颐指气使,恐怕除了某些特殊原因,很少有人会愿意亲近。就像古人所言 "凡事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",做事留有余地,待人温和有礼,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。在古代,那些行事极端、毫无和气之人,往往难以在社会中立足,如今亦是如此。

这次对新事物的接触和反思,就像一面镜子,让我看清自己的不足,也让我懂得:态度是人生的基石,它比兴趣、才华更重要。带着和气与礼貌去面对世界,不仅能让自己在探索新事物时收获更多,更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,让生活充满和谐与美好。愿我们都能以良好的态度为舟,在人生的海洋中稳步前行,遇见更多的美好与惊喜。